起桌前的另一份轨迹报告,认真看了起来。
此前提及过。
对于一颗复合粒子的相关属性,也就是判断它是模型的哪种粒子,可以从产生道的截面,衰变道的分支比等数据进行判定。
但如果要确定某颗粒子的组成结构和深层次的物理性质,那就复杂很多很多了。
因为这涉及到了真正的‘基础’物理。
“从对撞量级上来看,这两颗粒子应该都是强子。”
如同一头棕熊的波利亚科夫一边看着报告,一边仰头喝了口伏特加:
“不过它的手征特性却有点怪.莫非是η介子对它进行了修正?”
他身边的尼玛很快摇了摇头,侧着身子指了指某行数据:
“波利亚科夫先生,您看这里,磁距偏离的误差为万分之一点四。”
“根据经典电子动力学静态粒子模型的3X3矩阵分析,η介子的修正效果显然不可能这么高。”
波利亚科夫飞快的进行了一番心算,最终抿着嘴点点头:
“你说的是对的,尼玛。”
随后他又思考了一会儿,再次灌了口伏特加:
“如果不是η介子修正的缘故,那么就只可能是自由度的问题了。”
这一次。
尼玛没有再提出疑议。
众所周知。
物理学界把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称作为强子,强子包括介子、重子和刘华强,咳咳
其中最先发现的强子就是质子和中子,因为原子核就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。
接着从上个世纪初开始,科学家从宇宙射线中陆续观测到了各种各样的强子。
这些强子的性质各不相同,包括质量、衰变周期、自旋、宇称等性质。
慢慢的,随着发现的强子越来越多,大家就开始想能否对这些强子进行分类。
而既然要分类,那么肯定要有个标准。
比如说我们会把人类根据长幼,分成儿童、青年、中年、老年等等——在数学上的体现就是具体的年龄数字。
而在理论物理中,它们有个专业名词:
自由度。
在物理学界的努力下,重子最终被分出了重子八重态——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十重态。
别看这两个词读起来跟忍刀七人众似的,实际上这是粒子物理中非常深奥且重要的概念。
重子八重态中的粒子,自旋、宇称是相同的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