识课的教程,涉及到华夏的历史文明,还有一些山川名胜,但纪宁有意没有去涉及到天文方面的知识。
在华夏文明中,一向所推崇的是天圆地方,纪宁知道一些观点的产生,或许会被人当作是异端邪说,他还是要循序渐进,先令民智启迪,才有机会去传播一些更深奥的科学。这是他创建三味书院的一个初衷,他要用自己的行动来改变这个时代的教育环境。
任重而道远。
……
……
到中午,纪宁离开三味书院,先去见了唐解等人,下午就要文庙定文名,因为唐解和韩玉都是上届的举人,他们对于文庙的事情了若指掌,纪宁也能从这两个前辈那里学到一些经验。
“其实永宁你也不用担心,文庙定文名,很多时候都是走个过场,只要将手放在丹书册上,在丹书册上就会记下几个人的名字,传说这代表的是一个人的魂魄,如果人的魂魄消失之后,文名会逐渐变淡,再过些年就会消失无踪。丹书册会让人的精神力变得强大,可以领略更高深的大篆和小篆,不过大篆也仅仅是能看懂,还不足够能到会写的地步,小篆则会在原来你学会的字数上,再增加一些,或者就会形成一个连贯的句子。到时会对你有个现场的检测,看看你能写多少的小篆。”唐解解释的很详细。
韩玉在旁边道:“别小看了举人定文名,一个举人会写的小篆数量已经相当可观,甚至可以组成一些简单的句子,而那些学士和大学士,其实也是通过这种精神力的提高,在活学活用中,逐渐提高对小篆掌握的程度。真正做到能上通天地,下通鬼神的能力!”
纪宁没说什么,因为他近乎能掌握所有的大篆和小篆的书写,别说是几句话,他甚至可以写出辞藻华丽的诗篇,但这些并不会给他带来直接的名誉,因为大篆和小篆始终是在祭祀和一些特殊的文庙活动中用的较多,也包括了一些祈福仪式,诸如求雨和问卜,平时用到大篆和小篆的地方并不多。
“永宁之前有学过一些小篆?不知道能写几个呢?”谢泰作为跟纪宁一起参加文庙定文名活动的举人,对于纪宁对小篆的了解还是非常感兴趣的。
纪宁道:“是学过几个,但很难书写吧!或者是我的文名不够,精神力也不够强大,所以就只能勉强会读几个出来凑数!”
“那也没什么。”唐解笑道,“在我文庙定文名之前,能掌握的小篆数量也是屈指可数,到现在已经能写出不少来,回头倒是可以跟永宁切磋一下,或许如今我能胜过永宁的,唯独只有这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