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,耳濡目染,也算是得了先生选炉、赏炉、养炉、藏炉的几分真传,卿丈先生所藏铜炉每一款我都熟稔非常。」
「一九五二年卿丈先生去世,留下遗嘱以炉相托。那几百个炉子,成了后来我做研究和出版书籍的重要学习资料。」
「除了李卿丈先生,还有一位对我影响深远的人,赵汝珍先生。」
「赵汝珍,曾任
清末大理院少卿,民国后任bJ西城区培育中学校长。是京城的古玩收藏家,学者。汝珍先生之学养、心性、境界,堪为传统文人之典范。其文房之雅,杂陈精玩,见者无不咂舌。而对宣炉研玩之深,为时之最者。」
「汝珍先生收藏的铜炉大致分为两类。一种是素雅的文房雅器,有着红、栗之皮色者,有纤尘全无之铜本色者。」王老爷子说道:「另一种是带着点金鎏金的华丽之炉。在其所着《古玩指南》之书,对铜炉的鉴赏见解非常的深入独到。」
「一九五一年的时候,汝珍先生见我对铜炉非常的喜爱,便将其珍藏的"冲耳金片三足炉"相赠。」王老爷子说道:「我当然非常高兴了,高兴得一晚观摩,连睡觉都免了,第二天带了一对儿短嘴斑点灰鸽回赠于他。」
「就是这个铜炉?」王主持人指向桌上那个小铜炉。
「对,就是这个。」王老爷子说道:「我现在年纪已经太大了,也效仿卿丈先生和汝珍先生,将铜炉传给了令我完全放心之人。不过这个小铜炉和我夫人的雷琴,我们老两口还没舍得,得等到我们过世之后才给他。」
说完还怂恿王主持人:「铜器漆器不忌惮上手,不用戴什么手套就可以直接玩,你可以拿着看。」
王主持人受宠若惊,小心翼翼地将铜炉拿起来欣赏。
炉子非常漂亮,通体包浆厚重如栗子壳,甚至连栗子壳内部那种深浅程度不一的纤维状纹理也非常类似。
关键是这个路子上还有许多碎金片,这部分依然保留着金黄,就好像秋天落在泥土上的银杏叶一般,斑斓耀眼,堪称炉中极品。
等到将炉子翻过来,王主持人发现还有两行底款:「崇祯壬午冬月青来监造……诶?这不是宣德炉?」
「宣德炉是明代工艺品中的珍品,宣德炉的铸造成功,也开了后世铜炉的先河,当时根据《宣和博古图》以及宫廷收藏的一些青铜器,还有宋代的一些瓷器为范本,烧造了一炉品质极高的香炉。」
「而其后自宣德三年以来的几百年间,由于民间大肆仿制、工艺技术也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