册页本出来,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:“之前有眼无珠,想着这东西适合刚入行的年轻人。”
“现在蒙先生大恩,不敢言谢,这个是我自己掏钱这些年在文物商店收集起来的小物件儿,也是一番功夫心血,算是一个有点特色的小专题收藏,现在就送给周先生,算作今日的鉴藏润笔吧。”
经折装又叫梵夹装、折子装,出现在唐代晚期,是将图书长卷按一定宽度左右折叠起来,加上书衣,使之成为可以随时展读的册子。
因为这种装帧形式最初用于佛教经典,所以叫经折装。到后来成了名家法帖书信之类书法小品的主要装裱形式之一,称作“折本”。
周至将册页翻开,入眼第一页就是他十分熟悉的字体,笑道:“当真有意思。”
江舒意凑前一看,却是一种古怪又好看的字体,写着一封似信非信的文章。
“大幅六两,中幅四两,小幅二两。书条、对联一两。扇子、斗方五钱。凡送礼物、食物,总不如白银为妙。公之所送,未必弟之所好也。送现银则心中喜乐,书画皆佳。礼物既属纠缠,赊欠尤为赖帐。年老神倦,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。画竹多于买竹钱,纸高六尺价三千。任渠话旧论交接,只当秋风过耳也。乾隆己卯,拙公和尚属书谢客。”
这么多字一页写不完,一共分作了桑叶,第三页的后方还跟了一首诗歌。
画竹多于买竹钱,
纸高六尺价三千。
任渠话旧论交接,
只当秋风过耳边。
“这怎么像是……”江舒意越看越觉得古怪:“怎么好像是一张价格表?”
“这就是价格表。”周至笑道:“不过这是大名士的价格表,郑燮郑板桥的润格。”
“好眼力。”骆千和对着周至竖起大拇指。
“什么叫做润格?”江舒意问道。
“润格就是书画家对自己作品所列价目标准,又称润例、润约或者笔单。”周至笑道:“制订润格的好处就在明码标价、童叟无欺。说得明明白白,既让一些人情请托望而却步,也可以替书画家省却很多精力,还可以为画家增加更多的收入。”
“相传乾隆二十四年,郑板桥在扬州宅邸首先贴出了自己的润格,一时间引起轰动,按照推算正是他六十六岁的年纪,正是书法大成,随心所欲之时。”
又认真审视了好一阵:“这是真迹。”
骆千和非常高兴自己的收藏能够得到周至的肯定,笑眯眯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