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进的长久工程,比如自动扫描识别系统,除了识别古代的印刷品上的文字外,甚至能够一步步推进到碑拓,金文,甲骨文研究上。”
“以前的文史研究工作,很大一部分都是靠着学者们的博闻强记,以及孜孜不倦的抄录整理,既费时又费力,还枯燥乏味。”
“等到有了这些工具以后,相信在浩如烟海的古籍数据库中挖掘整理系统性资料,将是一件非常令人愉快的事情。”
古代的记录资料很多都是如此,比如一位名人的事迹和着述,有可能会分布在经史子集各种着作当中。
比如《苏东坡轶事汇编》一书,引用苏东坡的轶事逸闻便有一千一百多项,参考了上百本古代史料和笔记资料。
就这还仅仅是记录苏东坡的“轶事”,并没有包含他的文集,要是加上这个,光明末茅维收集的《苏文忠公全集》,就有七十五卷之多。
可即便如此,茅维也更多注重苏东坡的文学方面,以及他参加科考时候留下的策论,却错漏了很大一部分苏东坡入仕之后,作为朝廷官员上呈朝廷的章奏公文。
而这些东西绝大多数在宋史苏东坡的本传里压根就没有,它们可能分散在其他人的传记,笔记和皇帝的日讲录,起居注当中。
因此仅靠学者的记忆来完成,那即便再是学富五车的人物,都不敢说自己的知识体系就没有盲区,全部都顾及得到。
然而信息系统就可以做到。
听到周至将这些说完,李乐山的讶异之色不但没有减少,反而更加的浓了:“这些都是你想出来的?我记得内地高中生学业任务很重的啊?”
这就属于哪壶不开提哪壶了,周至只好顾左右而言他:“诶?其他人呢?”
】
李乐山一看时间,笑道:“想不到一聊就聊了这么久,他们肯定都不爱听这些,去看文物了吧?”
“那我们也赶紧去吧。”李启严是港岛大藏家,今日造访之后不知道下次还有没有机会,岂能空入宝山,就算带不走一样,那也得看个饱。
李乐山阻止了周至:“我们正事儿还没说完呢,以你的水平,加入unicode联盟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,我也可以做你的推荐人。”
“但是联盟的制度,是新会员需要两名以上的老会员推荐,这还差一位呢。”
“啊?”这事儿周至之前都不知道,现在不由得有些麻爪:“那……怎么办?乐山教授能不能帮我寻找一位相熟的会员当介绍人?”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