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忙啊?所以伱们今天过来……”
胡部长问道:“国外有一幅我们流失出去的书法作品,叫《淳化阁帖》,启老您清不清楚?”
启工的长白眉毛抖了两抖:“可是……成亲王的《临淳化阁帖》?”
“正是,另外还有四册该贴的宋版祖本。”胡部长点头。
“这个我可太清楚了!”启老有些激动起来:“是收到了李启严要出贴的消息?”
“呃……似乎有些风声。”胡部长说道:“不过我们更关心的,是李老的大儿子李乐山,是耶鲁大学信息工程学教授,他是统一码联盟会员,可以作为周至的推荐人。”
“有风声了?那得紧跟啊!”启老有些急切:“说起这《淳化阁帖》,可是我国书法界的一件至宝。”
“启老您给我们讲讲吧,我家也主要是碑学。”周至赶紧掏起启老的老底。
启老说道:“众所周知,中国书法史上的高峰,无疑是晋人书法。”
“然而晋人书法,甚至南北朝、隋唐五代的书法,在宋代时候的存世墨迹就已极稀少,世人罕能见到。”
“宋太宗赵光义承袭太祖偃武修文之意,在淳化年间,专门建立了一个书阁,用于收藏各种书帖墨迹,史称‘淳化阁’。”
“淳化三年,太宗将阁中所藏汉、晋、唐各代书札名迹,命侍书学士王著编辑目录次序,标明法帖,临摹刻板在枣木版上,共十卷,计入一百零三人法书,四百二十帖。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法帖《淳化阁帖》。”
“《淳化阁帖》第一卷为历代帝王书,其第二、三、四卷为历代名臣书,其第五卷是诸家古法帖,其第六、七、八卷为王羲之书,其第九、十卷为王献之书。”
“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汇帖,将宋以前书家名作一网打尽。除了介绍‘二王’的书法,还把魏钟繇和晋名家的书法进行了一番探寻、比较。”
“另外,它比丰碑巨碣的拓临更加方便,可以容纳较多不同形式的书体面貌。受当时时代的影响,帖中楷书的成分很少,大多是‘稿本’,摹勒逼真,精神完足,卷首标题使用‘法帖’字样,故称为法帖的鼻祖。”
“《淳化阁帖》的出世,带动了中国绵延千年的刻帖与仿帖风气,并在书法界形成了与‘碑学’相抗衡的‘帖学’。它对我们书体流传,尤其对宋代行书的发展,确确实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。一向被誉为诸家‘法帖之冠’,对后世法帖影响巨大。”
周至的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