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工。
桌子和椅子都老沉,费了战士们不少的力气。
剩下的东西就是花梨,花梨倒是简洁颇有明式家具的风格,不过都是小样,估计也和到了晚清民国花梨价值不菲,不大用得起有关系。
都是书房中用到的小用品,包括了两个博古架,两个花凳,一个桌屏。
这套家具周至非常喜欢,造型简洁,边缘勾刻了流畅的线条,全以面料自身花纹取胜。
有价值的东西就这么多,剩下的都是黄杨柏木樟木的家具,样式都偏西式的了,好在除了边角地方,漆水都保持得不错,使用痕迹也不是特别明显,说明质量还是很好的。
这些家具还有一个特点,就是抽屉柜门的拉手等铜件,使用的隔片却是将光绪和洪武银币打了孔来制作,一股暴发户的风格,看来也是民国早期的。
万幸的是这些家具清理之后一直堆在这里,军方管着,倒是没人破坏上头的这些配件。
如果修复出来恢复光泽,应该也很好看。
家具全部清理出去之后,三楼才真正地展现了出来,两百多平的楼阁挑高式大平层,外带一百多平屋顶花园,加起来都和首都那四合院的面积差不多了,空间相当充裕。
清点完东西周至就跟吴乔木感慨:“这就看出文化上的级别差异了,弄这些东西还是得去首都,我家这长辈的收藏和王老爷子的相比,完全不够看。”
“有没有另一种可能?”吴乔木说道:“那就是苏太公压根就没有当收藏,买来就是作为实用器用的?”
这么一说倒是很有道理,当年苏华轩在这里迎来送往结交权贵,可能都是当做实用器买进的这些家具,可不是将它们当做陈设的。
具体怎么布置主人房,周至就丢给江武小两口去动脑筋了。
临走还有一件事儿,那就是牌匾。
启老爷子送的门匾题字“岁华轩”和王老爷子送的楹联“汪茫杜老诗千首,浩瀚韩郎赋百篇”,得弄成木质的牌匾和楹联挂在门口。
这个业务周至是真不熟悉,不过一个电话就能搞定。
胡处给他介绍了一个人,据说是给武侯祠搞过修缮的,那里更新的楹联多是出自他手。
那就一事不烦二主,周至是会双钩法的,将二老的法书用双钩法勾画出边缘轮廓交给老胡搞定这事儿。
然后就该回家了,结果关妈说再过一天老鄢会开着皮卡来拉货,到时候可以搭车回去。
想着回去还要带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