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作为主食,吃多了烧心、胃酸,还容易产生浊气(屁多)。
所以只能作为辅粮使用。
朱雄英并未失望,亩产千斤还要啥自行车啊?
再说了,对于没饭吃的老百姓来说,这些缺点又算的了什么。
之后,他们又参观了其他种子。
对剩下的东西,朱雄英最感兴趣的就是玉米了。
这么大的颗粒,就注定产量不会太低。
仔细询问,发现并非如此。
玉米的产量也就一二百斤的样子,比起小麦之类的没有什么优势,更比不上水稻了。
陈景恪心中暗道,那是你们不知道玉米的赛道在哪。
这玩意儿的优势有两个。
其一秸秆高大,不论是作为动物饲料还是其它用途,都要超过别的粮食作物。
其二特别适合山区、丘陵等土地种植。
即便是在碎片化、贫瘠土地上,产量依然不会大幅度减产。
对于幅员辽阔,地形复杂的华夏来说,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补充。
清朝粮食增产,玉米的功劳很大。
但这么做也带来一个严重后果,水土流失加剧。
边边角角但凡有点土壤的地方,都被开垦出来了。
局部地区几万年才形成的薄薄一层土壤,短短百年就流失的七七八八。
所以清朝老照片上,背景都是光秃秃的,见不到多少绿色。
当然了,将水土流失都归结于垦荒种植也不准确。
还有个因素是燃料。
砍柴烧火这四个字,背后是一座座青山被砍伐一空的现状。
还有就是气候变迁,小冰河期到来。
总之吧,种种因素因素加起来,才造成了水土大面积流失的情况。
言归正传。
尽管对产量有所失望,不过朱雄英也没有就此对玉米失去兴趣。
不管怎么说,多一种粮食作物总是好的。
说不定它就具备某种优势了呢。
南瓜朱雄英也很喜欢,没别的原因,不挑地还高产。
能当菜吃,还能熬汤,饿极了还能当主粮果腹。
说白了,只要是高产的作物,他都喜欢。
陈景恪早就知道这些东西,除了最初的惊喜,之后反倒是正常了。
良种固然重要,但对目前的大明来说,却也不是刚需。
现在大明的粮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