郡的春谷城,那个位置其实距离襄安并不算近,只是因为中间隔了一条长江的缘故,靠着水运往前线转运起来也不算太难。
可是接下来如果按照孙策的计划,无论是西进还是北上,战线再度迁移,多出来了几百里便会让后勤队伍感到吃力了,尤其是相比水运,扬州境内的官道体系并不发达,甚至因为连连战乱的缘故多有破败...
孙策乃是知兵之人,深知粮道一旦过于漫长,且效率低下的时候,必然会成为大军的隐患!
尤其是袁术一定会继续派来援军,不可能看不到这点,多半也会派出小股部队在后方渗透破坏,所以即便心里再是迫切想要高歌勐进拿下后面的临湖、舒县乃至整个庐江郡,权衡利弊再三,孙策还是决定先亲自坐镇襄安,将这里不仅设为兵马前站,也同样作为前线的一个物仓,囤积足够的粮草辎重。
可惜他不知道的是,这个看似没错的决定,却又给了徐州军更为充足的驰援时间。
便在孙策大军暂停了进攻步伐,一边拼命囤积粮草军械,一边征发百姓加筑襄安的同时,王政这边已命令麾下的战争机器全力开动起来,同时,在王政的要求下,李仁一脸纠结地先提前快马赶回了扬州。
因为在王政看来,这次的出兵,援助袁术反是其次,最主要的目的却是为了解决孙策这个心腹大患,这便需要袁术这边给与配合。
尤其是那个出兵数字的要求!
.....
寿春、楚王宫。
章华殿书房。
李仁深夜返回之后,才刚刚休息不到两个时辰,天色一放亮时,便有甲士来到了他的府邸言及袁术即刻召见。
当李仁来到书房时,除了袁术之外,杨弘这位第一谋臣自也在场。
虽说王政的要求之前李仁已安排书信通过六百里加急奏报传了过来,但奏报上的东西毕竟简略,袁术和杨弘需要当面问清才能做最后“回君侯,末将抵达下邳之后...”
李仁把自己和王政的几次会谈的内容以及过程大致描述,其他倒也罢了,最敏感的自然还是对方直接言明为求必胜,平定孙策治乱竟然需要一万万千余人,且还要扬州军在旁协助配合,这让袁术和杨弘面面相觑,默然无语。
他们都看到了对面那双眼眸里透露的意味.....
既有忧虑,更多忌惮。
“同意吧!”
沉吟良久,袁术眯起眼睛看着面前跪伏垂首的李仁,最后还是沙哑着说出了决定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